截至2019年底
费德勒出生于1981年,现年38岁,拥有20个大满贯。
纳达尔出生于1986年,当时他33岁,获得了18个大满贯。
德约科维奇出生于1987年,当时他32岁,获得了15个大满贯。
这三人之中,谁的成就会更高呢?
目前的情况是费德勒>纳达尔>德约科维奇,未来预计是费德勒>德约科维奇>纳达尔,或者德约科维奇>费德勒>纳达尔。未来取决于德约科维奇。
讨论他们三人的历史地位,基本上就是评价谁是足坛历史最佳。如果只看大满贯的数量来评选历史最佳,你对球类运动,甚至体育运动的理解就太肤浅了。比如乔丹只有6枚总冠军戒指,远不如比尔拉塞尔的11枚。但人们普遍认为乔丹是篮球历史上第一的球员。为什么?
因为综合评价乔丹是最好的。简单来说,乔丹可以依靠数据和个人荣誉来证明自己的个人能力;乔丹的球风令人赏心悦目,他的许多动作都被列入篮球教科书供后人模仿;乔丹对篮球界有着无与伦比的影响力;乔丹的人格魅力也吸引了很多非篮球迷、非体育迷等。
在评价任何一项运动的历史最佳时,这项运动的最高荣誉数量固然是权重最大的,但也只是最高,而不是全部。我想关于GOAT的讨论一定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一定要全面综合地评价,结合个人技术水平、个人影响力、对运动的推动等,总之就是这个运动人的最佳代表。
这么说吧,如果现在三巨头的大满贯数量是20个,综合评价你认为谁的得分更高呢?谁最能代表足球这项运动?我想答案无疑是费德勒。
事实上,三巨头的特点非常鲜明。德约科维奇可能是三巨头中最全面的,我认为德约科维奇是现阶段最强的;纳达尔是历史上非常独特的存在,没有任何模板,并且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他的左手上旋和机动性;而费德勒,他就是单反和快节奏的完美代言人。从技术上来说,三人相辅相成,各有千秋。快节奏适合草地和快速硬地;纳达尔的左手上旋球和大领先球适合红土球场和慢速硬地球场;小队的全面性让他在各个领域都是最优秀的。顶级的存在。
但费德勒可以将球变成一种艺术形式。他给舞会带来了魅力。他在球运动的发展中发挥了GOAT应有的作用,无人能及。而且从技术特点上来说,除了纳达尔在红土场上难以逾越之外,费德勒在其他领域都展现出了足够高的高度和足够长的长度的统治力。
很多人都羡慕费德勒的全球主场待遇,就连YY大满贯组委会在抽签的时候也总是照顾老牛。但为什么不反过来想一想,为什么费德勒能在家里做到全世界呢?他炒作了吗?费德勒的粉丝更富有吗?事实是,更多的人喜欢费德勒打球,更多的人因为费德勒而爱上球。没有人比费德勒更适合为球类运动代言。
目前我个人认为德约科维奇最终很可能会接近或者超越费德勒的大满贯数量。第一,我认为他是三巨头中缺点最少的球员,甚至是历史上最全面的球员;其次,缺点至少是由于他的双反打法和适中的挥杆轨迹,他不能像费德勒那样打红土。有先天缺陷(这也是费德勒GOAT所证明的)第一,顶级选手是世界第二好的红土选手。对于玩快节奏单反游戏的玩家来说,这几乎可以载入史册。看看桑普拉斯的红土成绩就知道了);第三,三巨里他年龄最小,体重最轻,受伤病和年龄影响较小。
当德约科维奇完成对费德勒的超越时,也许他会加入GOAT的讨论。但我们不能只看大满贯的数量。不过德约科维奇的优势在于他的大师赛数量也是最多的,而且他的H2H战绩在三巨头中也是最好的。我想如果非要给费德勒的GOAT加上一个对手的话,那个人一定是德约科维奇,而且只能是德约科维奇。
我永远不会考虑将纳达尔纳入山羊讨论中。除了众所周知的偏见因素外,根本原因是他的技术特点和打法无法支撑起GOAT的称号。
虽然凭借他的规律或者缓慢的速度,他也许能够跟上费德勒的步伐,并且超越他会很困难但并非不可能,但他的打法太独特了,他的很多技术动作都是建立在他罕见的身体素质基础上的。健身,甚至是理论错误。动作(举几个例子,纳达尔的挥杆太大,在快速球场上会遇到麻烦,但你不可能有像纳达尔那么快的腰部和腹部力量来快速挥动球拍;纳达尔也是职业选手中少有的)喜欢使用臂力的球员),只有他的身体可以打球,无法写入教科书,并且打法与球上优雅的概念相悖。综合评价,他很难被称为足球代言人。
就像詹姆斯之于篮球一样,即使他赢得了6、8个总冠军,我也不会将他排在乔丹之前。不仅仅是因为他总决赛失利较多,最本质的原因还是詹姆斯的技术水平不够。支持GOAT这个标签。如果你看看他的运球和投篮,看看乔丹的,看看他的技术特点是否更多是基于身体素质本身,你就会知道我说的是什么意思。
当然,如果你的大满贯数量比第二多了10个、8个,那么你就可以凭这个来论证,因为这是一个巨大的水平差距。但目前看来,三大巨头最终很有可能会相距不远。这个时候,我们又要回到综合评价GOAT的方法上来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bjhmuseum.com/html/tiyuwenda/8556.html